2022-12-15 10:10:00
德国与法国对中国突如其来的敌意说明了一个道理:欧洲对中国的善意只存在于表面,骨子里还是把中国视作对手;欧洲对美国的恶意只存在于表面,骨子里还是把美国视为“大哥”。
朔尔茨访华后,德国政府转头就禁止中国企业收购德国芯片工厂,如果说朔尔茨全然不知,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所以朔尔茨为什么没有带领社民党出手否决绿党的提议?
很显然,朔尔茨在力挺中国这件事上做得还不够,没能阻止德国政府内部在所谓“中国企业收购德国芯片工厂会威胁到德国公共秩序和国家安全”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
马克龙嘴上抱怨朔尔茨中国之行没有叫上他,可如今没过几天马克龙就在《法国国家战略报告》中将中俄列为两大主要对手,大谈“中国威胁论”,过度揣测中国在台海地区的军事部署。
简单来讲,这份战略报告表达的主要观点就是“中国正在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法国需要提防中国”。
由此可见,德国和法国对待中国不够真诚,虽然两国在国际贸易中追求与中国合作,但是深入欧洲人思想的西方价值观始终没有完全接纳中国,以至于眼下德国和法国的所作所为有点像“笑面虎”。
反观美国不断在欧洲“作威作福”,拿高价天然气“割韭菜”,用高额补贴买断德国、法国的工厂,德法两国却迟迟不敢反抗。即使朔尔茨和马克龙高呼“反对美国的不正当竞争”,但却迟迟不见两国有实质性的反抗动作。
德国政府怎么不指责美国威胁到了德国的国家安全?欧洲许多国家都驻守着美国的军队,法国怎么不把美国当作威胁?究其原因还是美国太强大,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太大,如果欧洲“不听指挥”,美国便能对欧洲施压。
因此,国际政治是比较现实和残酷的,话语权是靠实力争取的,我们既要善待愿意真诚合作的伙伴,也要看清政治利益背后的“两面三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