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酷商贸网

《东方之珠》:“流行音乐教父”心中有一个怎样的香港?

2022-07-09 00:39:16

无人机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文艺晚会上,《东方之珠》再次响彻香江。这首华人世界脍炙人口的歌曲,由罗大佑创作,极其优美抒情,几乎是香港回归纪念日的必唱曲目。歌曲从独特的角度,写出了香港的百年沧桑与炽热的赤子之心。而今再唱,不仅让人重温共同的文化记忆,更寄托了对香港更加繁荣的期盼和祝福。

罗大佑是两岸三地最重要的文化人物之一,他的音乐紧密地和时代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传唱度很高,每一首歌都独具个性。“华语流行音乐教父”对音乐有独特的理解,“其实所有的音乐的源头,都是一个东西,那个东西就叫做人生。演奏曲也好,打击乐器也好,最早最早有音乐,一定是自来于一个婴儿的哭声,或是当婴儿开始啼哭的时候,他母亲父亲开心的一个笑声。当你有亲人过世的时候,一个悲泣的哭声。这个东西慢慢发展为人生或者音乐以后,才变成现在说的音乐。”那么,《东方之珠》这首歌曲,蕴含了哪些深刻的内涵呢?

那英、谭咏麟、林子祥、叶倩文等群星

这得从创作者的经历说起。1980年代,罗大佑在台湾以校园歌曲及带有社会批判色彩的歌曲成名后,迫于父亲的压力远赴美国纽约,开始人生的新阶段。这一期间,他深切体会到海外华人在异乡生存的不易以及文化冲突中的挣扎。他后来曾写到,“东方移民在异乡里共通的悲哀与相似的命运,每一张黄色面孔下血脉相连的搏动频率,其实正扣连着整个种族在大时代的归属渴求,无论你来自亚洲的任何地方。”从1985年开始,罗大佑将音乐创作的视角转向香港。1986年创作粤语歌曲《东方之珠》,传唱一时。1991年以普通话歌词重新演绎后,影响更为深远,以致于“东方之珠”成为香港的代名词。

《东方之珠》的歌词中蕴含着强烈的家国情怀。歌词的意境深邃优美,歌声舒缓沉静,自然质朴,娓娓道来,象征着普通香港人对于回归祖国的期盼。有小河有大海,有泪水有浪漫,有历史有未来,意境深远,情感厚重,音乐形象生动鲜明,符合97回归的情感主题,唤起了观众的文化记忆。

除了寄托家国情怀以外,罗大佑还在这首歌的歌词与曲调中写出了自己对香港文化的观察与理解。2009年,罗大佑面对《新民周刊》采访,介绍了在香港写《东方之珠》的来由。他说:香港这座城市,当然有很多中国人的影响,但同时又受过西方文化的洗礼;这里有劳斯莱斯,也会有广东传统的粤菜,有中环商业化、现代化的商场,也会有黄大仙的庙。这里是一个东西方交融和杂处的场域。非常有意思。我写《东方之珠》,开始是中国小调,到了副歌的部分,又呈现西方的曲风,这首歌是尝试着将东西方的曲调结合在一起,使得它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个产物,也在隐喻香港这座城市的特性。

2021年刘德华、那英携手再唱经典

让我们在歌词中重新体会罗大佑创造的深沉意境: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沧海茫茫/东方之珠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巴酷商贸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