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酷商贸网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5月13日

2022-05-29 19:37:01

星座运势 https://www.cdhlyl.cn/yunshi/

  新华财经北京5月13日电 (丁晶王媛媛)四大证券报内容精华摘要如下:

  中国证券报

  ·加强投研体系建设银行理财公司密集调研

  截至5月12日,数据显示,17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调研共计352次,数量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提升。其中,招银理财调研次数最多,累计达91次。个股方面,兆易创新、迈瑞医疗等上市公司受到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关注;行业方面,半导体产品、食品肉类与加工、电子元件、工业机械等板块成为银行理财公司的调研重点。展望后市,在策略方面,机构看好高景气度领域,建议关注消费和稳增长两条主线。

  ·关注市场认知偏差头部私募反思选股“辩证法”

  近期,记者从多家头部私募机构调研发现,尽管以新能源为代表的热门赛道和“高景气度”选美标准,依然是不少机构的心头好,但“逆向思考”“合理估值”“政策支撑”“高业绩确定性”“预期差”“扩大行业覆盖”等,也成为了头部私募在公司调研、调仓换股过程中的新思考维度。

  ·基建用钢需求料增长钢企成本压力有望缓解

  今年以来我国钢材进出口持续收缩,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滑。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疫情好转,铁矿、煤焦、废钢等原料供给逐步边际改善,钢企成本压力将逐渐缓解,钢企利润中枢仍有望重新回升。不过,外部需求对今年钢材需求的拉动减弱,钢铁行业将更加依赖国内需求的释放。

  上海证券报

  ·“暂停网下打新”罚单频出新股询价整肃力度加大

  在注册制下,新股的市场化定价离不开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对网下投资者采取严格的自律管理,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中证协今年以来已就IPO网下投资者(及配售对象)的违规和异常情况发出8份“罚单”,暂停相关机构“网下打新”,采取自律措施的频次较去年同期提升了一倍。

  ·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0.5%

  我国吸引外资再次交出亮眼成绩单。今年1至4月,全国非金融类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4786.1亿元,同比增长20.5%;折合744.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我国吸收外资不仅增速快,而且结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速亮眼。“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

  ·超30亿元稳岗资金已直达企业失业保险基金运行平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俞家栋透露,超过30亿元的稳岗资金已经直达企业。下一步,还将加大指导力度,督促各地加快数据比对、加快资金发放,推动政策早发力,效果早显现。近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增就业稳步增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失业保险基金具备一定规模的累计结余,总体运行平稳,具备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能力。

  证券时报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成助力当前稳增长“主引擎”

  近期货币政策聚焦支持小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的困难行业、脆弱群体,结构性工具正成为货币政策助力当前稳增长的“主引擎”。不少分析指出,不同于降准降息等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兼具数量和价格的双重功能,在增加流动性并发挥信贷撬动作用的同时,还能起到降低银行负债成本的效用。从近期央行落地的举措和表态看,增量工具中,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值得更多期待,后续不排除还有更多新创设的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定向支持实体经济困难行业和特定领域,实现货币政策的精准滴灌。

  ·逆市布局悄然行进券商资管公募年内增近600亿份

  在整体管理规模缩水的情况下,截至5月12日,有数据可统计的11家券商资管的公募产品总份额今年以来反而累计增加了596.5亿份,投资者逆市布局有迹可循。与此同时,券商资管今年共新发66只公募产品,相比去年同期的40只增长65%。

  ·硅料硅片价格延续涨势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仍可盈利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本周国内单晶复投料价格区间在25.5-26.6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6.11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2.23%;单晶致密料价格区间在25.3-26.4万元/吨,成交均价上涨至25.87万元/吨,周环比涨幅为2.13%。根据硅业分会的判断,目前产业链各环节利润情况尚好,硅片和硅料环节基本维持在零库存甚至负库存状态,后续中间环节价格高点或许出现在组件端库存积压到极限导致开工率大面积下调的阶段,上游环节价格调整将出现在中间环节调整之后,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仍可盈利。

  证券日报

  ·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添动力上市公司研发积极性“见涨”

  今年1月1日至5月10日,共有10371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户,助企纾困的政策效应已经开始显现。记者注意到,大规模退税减费政策的落地不仅助力企业减压力、增活力,还激励了企业将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已披露一季报的4793家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共计2588.45亿元。2022年一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平均值为5400.48万元,相较去年一季度5013.60万元的研发投入平均值,同比增长7.72%。

  ·公募FOF规模近三个月原地踏步年内仅有6只实现正收益

  收益率介于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之间的公募FOF,今年以来并未实现稳健收益率。近三个月内,公募FOF整体管理规模维持原地踏步状态。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全市场仅有6只公募FOF实现正收益,最高收益率仅为0.25%。其中,有三只产品收益率还不到0.1%;有26只产品年内收益率更是低于-20%;首尾相差超过了26%。

  ·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热度持续专家称年内发行规模或大幅上升

  今年以来,多家上市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可转债来提高资本补充水平。根据上市银行可转债相关公告,最近两个月内(最新公告日期)共有6家上市银行计划募资总计450亿元。分析表示,可转债作为再融资手段,具有发行便利、审核透明、机构投资者接受度高等特点。考虑到A股市场上市银行多数“破净”的客观情况,可转债发行便利这一因素的吸引力明显放大,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银行股走势总体承压的背景下,可转债成为不少银行主要考虑的融资手段。预计今年上市银行可转债预案会进一步增长。

  编辑:罗浩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巴酷商贸网版权所有